2022年首期人身险问题通报:28家险企被点名,剑指十大弊病!
作为守护国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工具,近年来人身险的地位日渐提升,也正因如此,当市场出现各类违规乱象时,监管都会及时出手整治。
1月29日,银保监会给人身险公司来了一个“下马威”。而这也是继2019年、2020年、2021年后,银保监会又一次披露人身险公司产品问题的延续。
特别是在人身保险产品“负面清单”(2021版)的执行下,问题通报将成为监管的常规性动作。
再提人身险产品十大问题
28家公司“上榜”
从通报内容看,此次银保监会点名28家险企,并从产品设计、产品条款表述、产品费率厘定等方面指出了这些人身险公司存在的十大问题。
【产品设计】
问题一:既往症定义不合理
涉及公司:新华人寿、上海人寿、幸福人寿、中银三星
这4家人身险公司报送的4款医疗保险,条款约定合同生效日前未经医生诊断和治疗的症状属于既往症,缺乏客观判定依据,易引发理赔纠纷。
问题二:现金价值计算问题
涉及公司:华汇人寿、信泰人寿、东吴人寿、国联人寿、弘康人寿、天安人寿、太平人寿、爱心人寿
除爱心人寿外其他7家人身险公司报送的8款产品,现金价值计算不合理,存在长险短做风险;而爱心人寿报送的2款终身寿险,现金价值计算使用的利率不一致。
问题三: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问题
涉及公司:海保人寿、和泰人寿、横琴人寿、华贵人寿、信美相互人寿、小康人寿
这6家人身险公司报送的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.5%,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,存在噱头营销风险。
【条款表述】
问题一:条款表述不严谨
涉及公司:人保寿险
人保寿险的某疾病保险,条款中关于极重度恶性肿瘤的相关表述与行业《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(2020年修订版)》不符。
问题二:条款表述不合理
涉及公司:恒安标准、英大人寿
恒安标准报送的某短期医疗保险,条款中关于续保的表述不符合监管规定,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导隐患;英大人寿某疾病保险,条款中关于身故保险金申请材料的规定不合理,易引发理赔纠纷。
【费率厘定】
问题一:费率厘定不合理
涉及公司:太保寿险、平安人寿、百年人寿、天安人寿、太平人寿
这5家人身险公司报送的7款医疗保险,费率厘定年龄区间跨度过大,存在不公平定价风险。
问题二:费率厘定缺乏定价基础
涉及公司:民生人寿
民生人寿报送的某疾病保险,保险责任过于单一,缺乏定价基础。
此外,在此次通报中,银保监会还指出部分人身险公司存在产品报送材料不规范,备案材料不齐全、上传错误,精算报告中假设投资收益率填写错误三项问题。
例如,陆家嘴国泰、太平洋健康报送的3款健康保险,加费表作为单独材料报送,未包含在费率表中;平安健康报送的2款医疗保险,备案材料不齐全、上传错误;平安人寿报送的某两全保险,精算报告中假设投资收益率填写错误。
增额终身寿险“利率”宣传被点名
“开门红”期间需做好正确引导
关于人身险产品,有很多问题已被多次提及,例如条款表述、费率厘定等。但在此次银保监会给出的问题案例中,也出现了新的问题,例如既往症定义不合理、现金价值计算问题,以及在保险业“开门红”时期比较火爆的增额终身寿险等。
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例,随着监管对人身险市场加强规范,以及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的实施,长期性且具有一定收益的增额终身寿险成为时下保险公司2022年“开门红”的主攻产品之一,原因无外乎其兼具了保障与财富增长双重功能。
所谓增额终身寿险,意思就是它的有效保额会以合同约定的利率每年复利递增,活得越久以后赔得越多。而且,这类产品和普通寿险不同,它主要是卖现金价值,里面的钱也是复利增值,随时可以取出来,部分取,或者一次性全取都可以。
此外,增额终身寿险较其他类型的寿险而言更具有传承性,由于保额是每年递增的,它也能够抵抗部分通货膨胀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增额终身寿险中,保险公司往往会大力宣传“3.5%”的利率优势,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。但从真实的情况看,有的产品虽然利率超过3.5%,但从实际的定价利率看,并没有这么高。而在宣传中,这样类似的“利率高达3.5%”的说法也蕴藏着噱头式营销,容易造成销售误导。
除此之外,新旧重疾定义切换背景下也衍生了很多“新问题”。此次监管点名部分险企某些定义与重疾险新规中不符,其实也在给行业提醒。在重疾新规的影响下,2021年的人身险业开始大调整,从表面看,保费增速下降已是事实,而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公司的产品策略。
压实总精算师责任
重点监测意外险、互联网人身险
除了老生常谈的、产品表述不合理、费率厘定不合理等问题,此次银保监会也着重点出,个别公司产品管理粗放、风险合规意识淡漠的问题。
具体表现在,部分历史产品条款中有关于满期金累积生息账户相关表述,所涉及的负债管理和利率厘定等问题存在严重风险隐患,易造成“刚性兑付”预期。
事实上,上述人身险产品中的很多风险点看似是行业通病,但若长期得不到改善,势必会引发更大的系统性风险。因此,从2020年1月起,银保监会便开始对人身险市场作出整顿。
从普通型人身险的精算规定,到产品组合销售的合规性核查整改,再至对人身险给付与退保风险的排查,到更新人身保险产品“负面清单”(2021版),一环扣一环的节奏,让市场看到了监管治理人身险市场的决心。
如今,银保监会再下“任务”,要求各险企持续加强产品开发报备工作的审核把关,总精算师需落实好产品审核把关的第一责任,及时发现产品设计、定价、精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。
同时强调,各险企应当严格对照历次通报内容和“负面清单”中的问题进行自查,对于其他公司产品核查中发现的问题,要引以为戒,及时变更、停售类似产品,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,要及时报告、认真整改,不能存有侥幸心理。
下一步,银保监会称,将重点在意外伤害保险、互联网人身保险、非重大疾病类产品使用新重疾定义等方面,对各公司产品开发、销售等行为进行持续监测,坚决打击违规开发保险产品、产品炒停、误导宣传等行为,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,将依法对公司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,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。
以上就是小编分享关于”2022年首期人身险问题通报:28家险企被点名,剑指十大弊病!”的相关文章,感谢读者的耐心阅读,觉得不错动动小手收藏转发吧!想了解更多相关新闻敬请关注小柚财经!
文章标题:2022年首期人身险问题通报:28家险企被点名,剑指十大弊病!
文章链接 : http://www.psycard.net/index.php/2022/02/04/11077/
小编申明:本站所提供文章资讯,均由互联网整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