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划人工在线全天免费版-股票既不是老婆也不是情人
我用自己的踩坑经历告诉你:保险不会骗人,骗你的是卖保险的人
2015年上证指数从5178点跌到2983点,我投资基金获利超20%
这是个人理财经历的第三篇,也是最后一篇,关于股票。
作为可能给家庭带来较大盈利(或亏损)的高风险投资,我用一句话开篇,投资就是用理性与人性里的贪婪和恐惧做斗争,通常是人性战胜理性。人毕竟是感情动物而不是理性机器。股神巴菲特毕生追求的就是理性,但是绝大多数人是无法成为巴菲特那样的人。有位行家说过,炒股的下限很低,上限很高。
在读书时看港剧《大时代》,剧中角色为股票痴狂的情节是我对股票的第一印象。毕业后赶上东南亚金融海啸(暴露年龄了),当时香港政府与索罗斯在港股、恒生指数期货以及汇率进行的惊心动魄斗法,也令我印象深刻。
但是我进入股市的时间在08年,可以说是相当晚了。可能和我毕业后没多久,在家人的压力下开始供房子有关。有机会我考虑另外写一篇关于房产的个人经历。发下来可怜的一点工资扣掉房贷后就只剩生活费,没有余力去炒股了。或许这也很庆幸,让我躲过了千禧年前后由于科网股泡沫引发的股灾。以我对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喜好,应该很大概率会买入的。
我进入股市也和太太有关,家里关于理财事宜,保险,基金和股票都是因为她而起,后来就交由我跟进。所以,男人还是要早结婚,否则存不到钱:)太太当时办了一张C银行的信用卡,该银行所属集团旗下的券商是证券行业的头部券商Z。某天太太去银行办理业务时,帮她填单的就是该券商的经纪人,顺理成章地就开了Z券商的证券户口。现在券商很少在银行柜台蹲点了,个人客户也很少有机会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。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改变还是很大的。
看起来高大上的外籍人士其实是“挖坑人”
那段时间我太太在家休产假,我们的宝宝比较乖不怎么闹,她有空余的时间就炒股。投入资金不多,就万把块。据她回忆买卖过很多只股票,其中有扇贝跑路股。她玩短线持有几天就卖掉,谈不上任何策略。但是她运气不错,万把块的投入能赚几百的买菜钱。
后来事情发生变化与我有关。Z券商经纪人推荐我去上技术流派股票分析课,讲课是一个六十多岁新加坡老头,能讲英语,马来西亚语,粤语和潮汕话,普通话很一般但也能听懂。他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从事金融行业,后来还去过美国进修金融。那个年代外籍人士都自带一点光环,尤其像我这样毕业后就在外企工作的人,在外企外籍人士几乎都是管理层,领导说的话天然有说服力。这个思维成为后来亏损的根源。
课程内容前面部分是新加坡老头个人光鲜履历,建立信任感。然后他提出一个观点,以他几十年的投资经验,想要在股票市场赚钱就只能跟着庄家走!当然,这是我现在醒悟过后做总结,把他的包装术语翻译过来的大白话,他的原话是用英文缩写和数字堆砌,听起来很专业的术语。
当时的我以及和我一起听课的小白们,都被他高大上背景以及一堆经过华丽包装的术语迷惑了。当然,光有理论还不够,还需要证明他的理论在市场上能赚到钱。接着他举了个案例,新加坡客户用他的方法,在著名手机公司A股票的某个拉升的初步阶段买入,然后在一次急速下跌之前成功出逃,获利超过50%。接着他还用几个著名企业的股票,在某个波段走势确实符合他的所谓理论。最后他展示了新加坡政府给他们企业颁发的奖项。
现在看来,他的伎俩不算很高明。首先,他所说的新加坡客户赚钱的事情无法验证,或许是真事,但和他的理论可能关系不大。又或者确实用了他的理论,但只是瞎猫碰死老鼠。一只不会走的钟一天也能准确报时两次呢。其次,他演示的符合理论走势的著名企业股票的例子,很可能是精心挑选过的案例,并不没有普适性。最后,他公司获得的奖项,事后我用他做演示PPT照片里奖杯上英文在谷歌搜索,只是“社会贡献奖”“优质雇主奖”,与他推荐的理论丝毫没有关系。
当然这些都是现在事后诸葛亮的总结,当时的我已经被新加坡老头的高大上理论所折服,认为找到了发财的捷径。好,那么问题来了,现在理论有了,如何实践呢?老头这个时候抛出了解决方案,一个他们公司开发的可以贯彻他的所谓理论的炒股软件,每年使用费1.5万人民币。在10多年前这不是一笔小钱,但当时的我已经利令智昏,毫不犹豫就交钱买了一年使用权。按现在的套路,学员加入某些大V炒股群也差不多要这个金额,这叫知识付费。嗯,反正就是交学费嘛。我应该庆幸在那个时候交过了学费,现在就不用交了。
你以为买完炒股软件就完事了?too young!接下来老师又说,嗯,这个时候大家已经称呼新加坡老头为老师了。目前我们这个软件和中国A股市场的契合度还不是很好,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还没有全部导入。啊! 这软件还有地域歧视?不过呢,在新加坡,美股和港股市场,我们的软件都是经过充分验证的。大家可以放心操作!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验我们的软件,建议大家开港股和美股证券户口,我们提供一条龙服务。于是我们一群小白在他们的指引下,在一家和他们合作的香港券商开立了户口。
最后的结果是可以预计的,他们的所谓理论没有那么高大上,股票市场有涨有跌,总是存在风险的。短期内没人可以预测市场的走势。但是软件使用费,港交所和当地券商收取的交易费和手续费(相比内地高不少),电汇费和汇率损失,这些都是实在的费用。即使在股票涨跌里赚了一点,未必能覆盖这些高额的费用。何况,谁能保证股票就一定涨呢?最后的结果是,在损失了将近3万元之后我决定离场。
总结:
在经历这次炒股失败之后,我注销了所有和炒股相关的软件和银行户口,信誓旦旦不再炒股。有类似经历的网友都知道,这是不可能的。人性的贪婪,永远不会过时。在前面的基金篇里说过,在基金里小赚了一笔之后,我感觉自己还是有点投资的天赋。于是炒股的事业又重新开始,这次我专注于熟悉的A股市场。这篇小文主要是讲踩坑经历的,那么就讲几个失败的例子吧。
先讲一个追高的例子。某汽车民企收购了一家国际著名汽车企业,一时风头无两,股价一路上涨。多家国外著名投行和国内头部券商都给了“买入”的评价。当时我还挺相信这些专业机构的评级,后来我发现绝大部分时间机构都给“买入”和“维持”,极少给“卖出”。原因也简单,上市企业是他们的客户或潜在客户,得罪客户的事情谁会干?尤其国内A股市场没有做空机制,券商建议客户买入,才能赚手续费。我买入该车企股票时位置已经很高,但市场风传”无限风光在险峰”,股价至少还有30%涨幅。该股横盘一段时间后开始掉头下跌。不久后公布的季报业绩不如预期,股价急速下跌。最后在亏掉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割肉离场。
总结:无限风光或许在险峰,但是高处不胜寒啊。高位买入是有风险的,虚高的股价已透支企业未来发展空间,一旦业绩不如预期,股价就可能断崖式下滑。汽车属于周期性行业,一旦进入下行期,可能要等很多年才能回来。今年猪肉股下跌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接着讲一个捞底的例子。时间点和上面车企的案例是同期,当时应该是汽车行业周期的上行末期,汽车相关行业比较火。某汽车配件企业,主要生产车门的一个小配件,供货给多家著名汽车大厂,市场占有率挺高。按理说这样的行业细分龙头股价走势应该不错,但当时该股跌了一段时间。有一次我回老家,一位在老家做实业挺成功的亲戚和我提及这只股票,说该股利空已经出尽,管理层减持也结束了,接下来会大涨。我打开电脑看了下,确实位置挺低了,于是决定买入。结果,一楼下面还有地下车库,车库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……买入之后就一直下跌,直到跌破发行价。令人恶心的是,期间曾经有一次快速反弹,股价比较接近我的持仓成本价。当时我的心态是等它回到我的买入价就卖掉,同时也期望如同老家亲戚说的,利空出尽就大涨。结果呢,是迎来一波更猛烈的下跌。按现在的观点来看,这很可能是一只被庄家高度控盘的小票,而我成为被收割的韭菜。
总结:不要以为跌了就可以买,低处未见低。管理层减持的股票一定要小心,管理层是最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,减持是对其经营的企业没有信心的表现。不要因为某人推荐而买卖股票,除非他是行业专家同时非常了解企业经营情况。
最后讲一个对企业有感情而买入股票的案例。很简单,我家小区的开发商是某上市地产企业,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有故事的企业家。我听过不少这位创始人的故事,还看过他写的书。既然已是他的客户,那不妨再做他的股东吧。买入时股价正在上升通道,很快就有超过20%的盈利。但不久后国家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,划定两条红线,要求房企降低杠杆,同时推出二手房成交指导价。股价开始下跌。
这时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,就是不断加仓捞底。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纪律,只要跌10%就加仓50%。举例,股价10元时持仓800股;跌到9元,买入400股;跌到8元,再买入600股(800与400之和的50%),以此类推……这个不知从何而来的纪律,居然被我严格执行,直到耗尽流动资金,该股的仓位最终增加到接近总投资额的50%,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重仓,严重违反了我给自己定下的另外一条很重要的风控纪律,单只股票最高仓位不能超过总投资额的20%。自己打了自己嘴巴,只能用感情战胜理智来解释了。幸运的是,该企业质地不错,后来止跌了,亏损还在可控范围之内。
总结:股票既不是老婆也不是情人,你不能爱上它。投入了感情就不能做理性的决策。捞底的前提是股价短期内有反弹的机会。如果企业经营逻辑发生改变,股价进入长期的下跌趋势。捞底就是给自己挖坑,越挖就限进去越深,最后可能就出不来了。
至此,我的家庭理财三篇个人经历写完了。总的来说,家庭资产要做适当的配置,流动资金应付日常需求,保险是底层的保障,股票属于高风险投资,基金(主要指货币型和债券型)和银行理财产品目标是保本前提下追求一定收益。四者的比例可根据家庭情况和个人风险偏好而定,国际上有个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建议是4321.就是40%保本生息,30%风险投资,20%疾病和意外保障,10%日常流动资金。这个配置比例供大家参考。我个人属于风险偏好型,投资于股票的比例远高于30%。
但有一点我想特别强调的是,高风险投资切忌盲目加杠杆,尤其是杠杆不能加到自己承受不了的地步。不要把自住房抵押贷款去做投资,不要借亲戚朋友的钱做投资。可以输钱,但不能输掉家庭和朋友。一个男人即使赚再多的钱,如果老婆孩子都离你而去,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了。简单讲,不能玩自己输不起的游戏,这就是底线思维。
以上就是小编分享关于”计划人工在线全天免费版-股票既不是老婆也不是情人”的相关文章,感谢读者的耐心阅读,觉得不错动动小手收藏转发吧!想了解更多相关新闻敬请关注小柚财经!
文章标题:计划人工在线全天免费版-股票既不是老婆也不是情人
文章链接: http://www.psycard.net/index.php/2021/11/04/10077/
小编申明:本站所提供文章资讯,均由互联网整理。